广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多点开花”,金年会集团两园区获关注发表时间:2019-09-24 17:15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新模式,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国企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途径。记者连日采访了解到,当前,多家知名粤企加快了在海外布局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脚步,在拓展海外业务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当地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在当地凸显出较强的影响力。 多个标杆园区项目初具规模 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中,来自深圳乃至广东的企业越发活跃,把合作区打造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良平台。在越南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海防,总投资约2亿美元的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济贸易合作区(简称深越合作区)正在成为深圳乃至广东在海外的“样板园区”,在当地已经颇具规模。 据悉,深越合作区位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发展规划的交汇点,是中越经贸合作5年发展规划的重点合作项目。目前,该合作区引进了22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包括全球最大路由器生产商普联技术、中国电机行业龙头卧龙电气、中国最大安全气囊生产商华懋新材料、中国电子元器件领军企业三花智控、中国微电机行业龙头大洋电机等。 “今年上半年,深越合作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89亿美元,占海防市外商直接投资的近40%。”据合作区建设运营方、深投控旗下深越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小涛介绍,该合作区计划于2022年完成全部投资,建成后将引进30-50家企业入驻,带动10亿美元投资。 将镜头拉到非洲的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这里坐落着两个由广东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园区,即由金年会建设的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记者了解到,前者是我国首批落户非洲的国家级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注册企业现有59家,正在注册企业4家;后者则是肯尼亚第一个经济特区,于去年8月开始招商,目前协议签署入园企业10家,正式入园企业1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进,我国不少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正陆续从设计、建设转入投产运营。例如,超频三(国际)技术有限公司去年正式在位于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这是广东首个入驻中白工业园的制造型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生产基地主要从事LED灯具散热组件和成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稳健拓展海外市场。“我们希望让园区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吸引更多高科技公司乃至跨国公司参与进来,与白俄罗斯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高白俄罗斯的投资吸引力。”超频三股份公司董事长杜建军说。 推动当地人才培养和就业 境外经贸合作区加速落地、投建,既为当地带去了中国的技术、设备、资本和服务,也让更多发展中国家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共享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广东省纳入商务部统计的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2018年总投资达1.7亿美元,创造产值2.3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92万美元;2019年1-6月,新增投资1.3亿美元,创造产值1.2亿美元,带动国内货物出口额4647万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24万美元,创造就业岗位9900多个。 “从本质上看,境外经贸合作区将有效盘活当地要素,提升所在地工业化水平及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参与度,从而进一步完善全球产业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表示。 这也深刻体现在推动当地就业和技术工人培训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尼日利亚广东经贸合作区正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立足于长期扎根当地,坚守企业社会责任,有力带动了园区所在区域的人员就业、人才培养。金年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合作区已聘用当地工人超过5000人,间接创造8000多个就业机会,随着合作区第二期开发,预计当地员工每年将增长1000人以上。 此外,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成了广东企业积极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走出去’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企业与当地社会的融合,才能得到当地人民的认同。”金年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卢萨达-伊格贝萨道路奠基仪式 |